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博士后混在北京20年,用亲身经历验证了社会真理:选择大于努力 世界热头条

时间:2023-05-07 11:25:22来源 : 章哥说买房

北京章哥,房地产从业20年,通晓业内门道,我不做所谓的“专家”,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。

我42岁,Top10博士后资历,混在北京20年一事无成,居无定所,用亲身经历验证了社会真理:选择大于努力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是今天听网友讲的他自己的故事,似乎哪次选择都没有错,但却错过了一次次的机会。

他是南方某985毕业的,那年中国刚加入WTO,长三角珠三角企业订单暴增,学校已经帮他们联系好了单位。如果他没有来北京,那以同学们的发展来看,大企业高管是标配,财务自由的也不少。

但是他就是来北京了,为了爱情,很纯洁的爱情。他的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,否则也不能硕+博下来无压力,按他是说法是浑浑噩噩+甜甜蜜蜜,学习爱情双丰收。

本来硕士毕业时是可以进某大厂的,当然那会儿还是小厂,中国互联网也算是刚起步。他的专业虽然不是计算机,但基础都是相通的,野蛮生长的时期也没人在乎什么专业。但他的女友不同意,也不能说不对,当时的互联网确实不太上的了台面,而且纳斯达克泡沫刚过去没几年,让人总感觉这行业不靠谱儿。

那他就听了女友的呗,继续读博。而参照同时期的同学呢,至少是行业大咖了,有两个还是风云人物,一张嘴就聊人类未来的那种。

这次的选择失误为什么?他认为是面子,我则认为是仨字,不够穷。否则甭管什么大厂小厂了,先挣钱是真的,毕竟那个年代的硕士已经足够唬人的了。

当年他父母还想让他们在北京买房来着,反正早晚都得买,那早买了踏实。但他家也不是太富裕,只能出个首付,每个月2000多的月供光靠他女友是不好办的。所以就没买呗,想的是读完了博士就一切都好了。

我觉得这就是个悖论。如果他当年拿着父母的首付买了房呢?或许也就提前去工作了,也就没有今天的后悔了。毕竟催人奋进的是生存压力,而不是虚幻的理想。

之后是博士毕业,面临两个选择。要么进站,但收入也就几千块吧;要么进央企,年薪10万+。怎么选?

我觉得他做这种比较就已经没什么意思了。既然是一直考虑要进企业,那是否进站就没什么意义了。博士后这种资历虽然也能代表学历,但除非是在研究型的单位里,否则也没什么人在乎。反正目标就是企业,那干嘛不早点儿去挣钱呢?

但他说当时被贪婪迷了心窍。想的是既然博士就能挣到10万+,那博士后不就得15万20万?无非就是两三年的事儿,划得来。于是他就进站了,又是两年多的光阴。

但等他出站的时候,却发现这个世界全都变了。学术研究界的竞争已经白热化,也不知从哪儿冒出那么多的天才和卷神。而当时是2012年,经济低迷,各个产业都不景气,10万+的工作倒不难找,但他这两年多不就白费了吗?

此时他的选择又出了偏差,是被经济环境所影响的,最终是稳定的预期占了上风。要说他的想法也没错,毕竟那年真的是经济不太好,楼市也是寒冬,全都冻的瑟瑟发抖。

当时他放弃了央国企,准备选择最稳定的职业。两个选择,一个是他父母在家乡联系的公务员,毕竟当年的博士后在中小城市还是比较稀缺的,人才引进的待遇上至少不吃亏。另一个是北京教研单位的管理岗,事业编,怎么选?

这种选择估计换谁都会挺为难的吧?有点儿鸡头和凤尾的意思,当然这是从城市角度来说的。回老家肯定是级别待遇发展空间都更好,但总感觉这十多年的折腾又回到了原点,早知道当年不来北京好不好啊?

而留在北京呢,基本上后半辈子也就这样了。管理岗,管理谁去啊?也就是被老资历管理的岗位而已。他们两口子商量了好久,最终决定留在北京。这要我说就是“沉没成本”在作祟吧,人都是有“损失厌恶”情结的,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做了无用功。所以哪怕是无谓的延续,也要体现出无所谓的精神态度。

然后他们就彻底留在北京了。而如果回到家乡,参照同时期博士进体制的发展轨迹,就算不是太强,也能在中小城市算比较高级的实职干部了。可在北京的教研单位呢,依然是管理岗,饿不死撑不着,确实很稳定,但也没什么盼头儿。

房子呢,为什么不买?没钱呗,博士只是个学历,在事业单位里换不来高薪。那以普通两口子再加上带娃,十年能攒下多少钱?

我听到最后也没发表任何意见,感觉实在没什么可说的。他的几次选择似乎都没错,都是顺理成章,换了我恐怕也会这么选。但这目前的状态却就是不尽人意,毕竟人类是结果导向的,结果的比较才能真正的说明选择的对错。

我实在不知说什么,以他们的首付,在海淀买房几乎是买不到什么的,回龙观还差不多。但他不太甘心呗,想冒险的赌一次远郊。我不敢建议,只想问一句:40多了,拉家带口的,还输得起吗?……

关注“章哥说买房”公共号,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。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